接上篇《博世力士樂可提供工業4.0的解決方案,并不是白日夢——1》
我們可以把力士樂從60年代開始經歷的整個1.0到4.0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,因為剛才穆宏先生也講過這樣的歷程。60年代末時還沒有網絡和中央信息控制系統這樣的配置,70年代的時候,我們稱之為*三次工業革命,70年代初其實已經在走向*三次工業革命的狀態。從70年代末*三次工業革命開始,我們在*三個階段,大家看到從多軸交流四伏電*開始再到以太網實時發展過程,智力模式越來越分散,所以我們需要用工業4.0整體觀念模式,把大量分散式的設備和一些智力因素統一的連接起來。基于1.0到4.0的發展過程,博世力士樂特殊貢獻,我們發明了一個平臺系統,稱之為開放式內核工程平臺,什么叫開放式內核工程平臺呢?為了滿足市場需求,把供應商和終端用戶結合在一起,連接自動化系統與信息系統的橋梁,這是我們平臺的主要功能。我們開放式內核工程在漢諾威工業展2013年獲得了獎項。
開放式內核工程平臺,其實是給直接訪問功能提供了一個接口,跟什么的接口呢?跟數據機器控制的接口,一開始放的視頻里大家也可以看到,我們要達到設備的智能連接,使用操作工人可以給用戶實現新的服務,其實是增加了制造商的競爭優勢。幻燈片下方就是一個例子,由于工作機房中液體冷卻劑和芯片的原因,工件在線控制和監測其實是很困難的。
提到剛才的困境后,平臺就可以實現允許無線上網和3D在線切割機仿真機控制的融合,目前使用UPCUA監控,由于實時一毫秒間隔,機器操作員可以更好控制優化加工過程,從而提*在線效率和產品質量,為產品制造商贏得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。排放式內核工程平臺,不僅限于機器控制,其實在力士樂所有智能元素中間,比如說在四伏驅動器和線性運動處理上都有所體現。
我在這張幻燈片里列出了幾點,當然只是一些我個人的觀點,就是工業4.0對我們日常工作將會帶來哪些變化。**點,產品質量將會大大提*。*二點,需要更多生產產品的靈活性。也能夠滿足更加個性化的訂單,并且合理降低成本。*三點,客戶將享受到更端的交貨市場。
接下來看一下如何實現這個愿景的,這張幻燈片展示我們工廠生產狀態,在開始視頻里大家也看到了,在我們工廠力士樂作為**的生產商,從供應商接受半成品到配送成品,比如農業機器制造商的情況。通過使用工業4.0的技術和優化價值鏈4.0的設計,我們工廠實現了10%的生產效率提*,和30%的庫存水平的降低。目前我們工廠還是會面臨一些挑戰,*初情況看如下,我們有11道不同的價值鏈,導致在比較低的靈活性和*的單組組裝線的設置時間上在運行。
同時我們面臨著要努力提*生產控制和交貨的時間,以及*庫存帶來的壓力。并且,對每個員工復雜培訓也是要占用很長的時間,所以我們的目標是,在能產生同時容納六個產品家族的*效率的生產線,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線,操作員操作的界面更加直觀。
接下篇《博世力士樂可提供工業4.0的解決方案,并不是白日夢——3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