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知識
互聯網+制造業將會發生什么?
發布日間:2015-09-18 10:04:41 瀏覽次數:22
互聯網+制造業將會發生什么?德國人用四年時間讓前景一點點清晰。從2011年德國首次提出“工業4.0”概念,到2013年出臺行動報告,再到各大企業建立示范工廠,“工業4.0”在德國一步步從愿景變為現實,向人們展現了互聯網+制造業帶來的智能、靈活與*效。

給機器編程讓其自動運轉早已不是新鮮事,在德國工業界看來,那是屬于*三次工業革命的舊概念。而正在到來的*四次工業革命,核心在于通過互聯網,讓客戶、機器、原料形成網絡,讓客戶與工廠之間、機器與機器之間、機器與原料之間互聯互通,進一步提*生產的智能化程度。
“工業4.0”的一大特點是它可以打破大規模生產和個性化定制之間的對立,一條生產線,可以自動識別每個工件的不同加工要求并采取對應操作,生產出符合不同客戶需求的產品。
當然,“工業4.0”能做的不僅是提*車間的生產效率,通過互聯網,工廠的生產設施、倉儲系統、維護管理都可以融入同一個系統中,自動交換信息,觸發動作和控制。
在特拉格看來,“工業4.0”的應用甚至不只局限于單一工廠的智能化,更重要的是促進整個產品價值鏈的*效融合,涉及原料、制造、物流、銷售等多個環節。互聯網應在全球范圍、在每個環節實現。但要創造這樣一個全球價值鏈,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。
目前,德國本國的“工業4.0”標準化尚未完成,各大企業“未來工廠”采用的互聯方式、接口設置、數據格式等標準不盡相同。而要讓價值鏈上的不同參與方有效溝通,必須確定同樣的標準。
數據管理也是“工業4.0”面臨的主要挑戰。自動化+網絡化產生海量數據,這些數據歸誰所有?讀取、傳輸、使用過程中,數據安全如何保障?這些都是德國業界正在思考的問題。
今年4月,德國政府宣布接管此前由行業協會主導的“工業4.0平臺”,以加快標準化、技術研發、數據安全、人才培養、法律框架等關鍵領域的發展。德國經濟部長加布里爾當時表示,德國人將來的生活、工作和生產在**程度上受數字化進程的影響,因此德國今天就要為明天的市場競爭奠定基礎,以鞏固其工業強國地位。